close
牧羊女

米勒畫作
拾穗、晚禱~神的境界
  
聯合報記者 周美惠 臺北報導   2008.04.18 01:52 am

   
「驚艷米勒酖田園之美」畫展五月卅一日起將在歷史博物館展出,史博館館長黃永川、聯合報發行人王效蘭、中國信託行政副執行長高人傑昨天一起宣佈,在臺北就可一次飽覽包括「拾穗」和「晚禱」原作在內的十六幅米勒名畫。
播種者


「米勒不只是家喻戶曉而已,他賦予藝術神格化,這是神的畫!」臺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說。
 
由聯合報系及歷史博物館主辦的「驚艷米勒酖田園之美」展,五月底登場,專家異口同聲說,這回真的是「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」,不必搭飛機遠渡重洋就能享受到「世界文化財產」,是臺灣人的福氣。特別是在總統大選後,專家呼籲不分藍綠,放下一切執著,進入「晚禱」和「拾穗」所追尋的普世價值。 

米勒是世界公認十九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,「拾穗」與「晚禱」不但被列入臺灣小學美術課本,同時也是西洋美術史上,最常被模仿、重新詮釋的名畫。

米勒的「粉絲」下至市井小民,上有梵谷、達利,連上述兩位大師都曾仿米勒的「晚禱」、「播種者」的構圖,重新加以詮釋。

米勒名畫「拾穗」描繪秋收時節,貧窮無土地的窮人,在收割過後的田地,撿拾麥穗的情景,留下永恆之美。

 達利認為「沒有人瞭解米勒」,因此他不斷重新解構「晚禱」。典藏雜誌社長簡秀枝卻認為,米勒的畫老媼能懂,他的畫跨文化、跨國界,具備普世價值。特別是選後的臺灣,更需要像「晚禱」傳達出來的信息:不論工作有多累、多忙,當遠方教堂的鐘聲響起,純樸的農夫、農婦就暫時放下一切、就地祈禱;追尋米勒畫中所傳遞的謙卑、感恩、尊敬土地、人與自然和諧等精神。

 曾擔任歷史博物館館長的黃光男說,他在館長任內一直想跟奧塞美術館商借「拾穗」、「晚禱」來臺展出,可惜陰錯陽差,當時「拾穗」被借至澳大利亞展覽,「晚禱」則在修復中;此次史博館終於借到這兩幅曠世名畫,讓他格外興奮。

「晚禱」以米勒的童年回憶為藍本,藉描繪一對在田里工作的農人,在暮色中低首祈禱的肅穆身影。

 黃光男說,「晚禱」及「拾穗」像是從農村進入工業化社會的橋樑,畫中的農家情境是過去臺灣人經歷過的鄉村生活,更易產生共鳴。米勒筆下的田園與農夫,以純淨、質樸的美感,凸顯天與人、地與人的關係,賦予「藝術神格化」而進入永恆,境界已是「神的畫」。 

臺灣藝大教授陳貺怡說,「拾穗」與「晚禱」在藝術史的地位與價值,只有「蒙娜麗莎」可比。

 法國肯同時出借兩幅國寶級的「世界文化財產」,是千載難逢的機會。

  購票資訊

票價:全票250元  學生票220元   敬老票(六十五歲以上)120元  110公分以下及身心障礙者免費入場。

預售優惠:即日起至五月卅日止,至全省7-11透過ibon購票(限全票),即可獲贈米勒精美 紀念筆記本一本(贈品憑票至現場兌換),並可享租用雅凱語音導覽七折優惠。 
倚鋤的人

拾穗

照片來源~台中縣內埔國小 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c136y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